( 1988年,读高一的李如谦和她的同学 )
我曾经问过她如何听课, 她说她的每一节课,先预习课文,课堂上做好不拉下每一个字的笔记,课后逐条对照复习。
三年高中,她一直主动要求坐在最后,她需要站着听课,免得挡了后面的同学。除了身高原因,因为她需要看清黑板,做好笔记,需要仔细观摩老师的表情、动作,通过身体语言来揣测老师表达的意思、或者语气的轻重。 她说她是通过观察老师说话时的口型,能够“听懂” 老师说课的内容。
天降大任于斯人。
三年高中,很难想象她一个身处健全班级的聋哑人, 活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要和那些健全的学生处在一个起跑线上一同竞争,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和代价! 然而她做到了,她的每一次考试,学习成绩都能排在班上的中等水平。 不仅如此,她的舞蹈、绘画,班上同学无人能及。她还是班上排球、蓝球的主将。她身材高挑,容貌俊秀, 性格开朗,热情大方。如果不需要说话,没有人会怀疑她是一名残障少女。
1991年高中毕业。 第二年她考进了沈阳的一所大学。
读 大学的时候,凭着她出色的才艺进了学院的艺术队。她能编能导能演,常常以独舞的姿态炫亮在大学里的舞台上。也曾经几次代表过中国残疾人大学生,去香港、新加坡、日本、意大利表演。
李如谦同学的故事,应验了那句话-----------
天若生我, 必有用之; 天若负我, 我必励之。
( 二 )
有谁说过, 当命运之神关了一道门 ,一定会为这个人预留了一扇窗。
这话是真的吗?
今年六月上旬,我和朋友去白石乡采风,考察“湘江之源”。在一个叫水源村的山寨,邂逅了一位美丽的哑女。
因为行程匆忙, 无从深究哑女的细况。
但从我见她的第一眼,第一个印象感觉,无不为她婉惜。
当时我正在摆弄三脚架,平心静气拍一条田园中婉延北去的小溪流,身后突然传来咿咿呀呀的声音,回头看时才知道是一位哑女。 从她的比划中我得之她们村的后山有一处瀑布,瀑布的上头就是 “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的 “湘江之源”。
后来,村里一个妇人告诉我,说这个哑巴太可惜了。说她聪明漂亮,是村里的村花。虽没进学过堂,但认得字,还会算数。牌桌上,村里的男女老少没有几个对手。 看电视的时候,只要屏幕上有打出的字,好像没有她不认识。说她勤快,田地里的活儿一把好手。种桑养蚕,织布绣花,不管是稻田还是果园里的活路,甚至犁田耙田,看牛放马,堪比男人样的利索 。
最是让村里人伶惜的, 是这哑女年近三十, 尚无婚嫁。高不着, 低不就。也难怪让她心高, 如果不是因为哑,方圆几十里的农村小伙,还真是很难找到配上她的。
我在想, 这样一个聪明利索又美丽的哑巴姑娘,尚若不是生长在一个贫穷封闭的大山,而是生长于都市,能够得到像我上面提到那个叫李如谦的哑女学生一样的正常人的教育和机会,更有甚者,聋哑之疾, 从小抑或现在, 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能够得到爱心人士的帮助,那么, 她的命运会怎么样?
祝福她。
评论